实际上,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财富管理平台将逐渐跳出传统模式,如投行、信托、资产管理平台,或多层次资金池平台,而成为面向机构、企业、个人等不同客户,提供融资、资本运作与资产管理、增值服务、消费与支付等在内的金融与消费服务超市型综合平台。
总之,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太高,如冲出10%,会恶化经济结构,造成宏观经济效率损失,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增速偏低,如低于8%,也会恶化经济结构,造成宏观经济效率损失,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这样,在第10轮经济周期中,GDP增长率整个上升过程由2000年至2007年,共延长8年。
其四,经济增速偏低,市场上容易产生悲观预期,不利于市场信心的稳定。如果经济增长率过快、过急地下落,有可能引起经济和社会的震荡。这里,我们主要以潜在经济增长率问题为线索,对当前与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所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有学者提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2015年左右将由过去10%的高速降到6%—7%的中速,降幅为30%—40%,下一个较大台阶。(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导,全国政协委员) 进入 刘树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
有学者分析,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8%—9%,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为7%—8%。由此,带来的是经济大起大落的大幅度波动。也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政策取向已经很明确,即扩大内需、推动城镇化与加快市朝改革,不应该被误读和扭曲
出口高增长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是2003年以来经济持续高增长主要的市场需求动力,这两个方面需求水平下降,必然使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减弱。会议强调扩大内需要创新和拓展思路,既要有效稳增长,又要着力调结构。通过稳增长,为经济转型提供必要环境。整体而言,伴随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我国正进入7%-8%之间的平稳状态。
促进增长的基础不断改善,促进企业和产业对新的发展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为更高水平、更小代价、更可持续、更加健康的增长奠定基矗这应该是新时期政府经济思想的重要特点。另一方面要求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从而把供给面政策与需求面政策紧密结合起来。
也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政策取向已经很明确,即扩大内需、推动城镇化与加快市朝改革,不应该被误读和扭曲。另一方面从供给面提出要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通过经济转型带动内需扩大,促进增长的稳定。因此稳增长与推进经济转型是互为条件,可以相互促进的。
这也使经济内生性增长能力减弱,潜在增长率下降。而劳动工资、土地、资源价格、污染排放收费标准持续提高,则增大了企业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城市承载能力不足,还使城市劳动力成本提高,房租、物流等成本提高,这些都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减弱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是稳定市场需求。
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的供给水平提高,也会有效扩大市场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且更可持续。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等扩大内需的措施。
有观点认为,当前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必须要根据改革发展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把稳增长与推进经济转型的各项政策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
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强调要创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一方面提出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等,从供给面采取措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体通过加快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审批进度、增加必要的资金支持、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力度等,使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投资增长由落转稳,促进了经济增长由落转稳。营造有利的市惩政策环境,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等供给面的措施。这样把扩大内需稳增长的政策与推进经济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供给面政策,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专家认为,理顺要素价格、打破准入限制以及涉足改革深水区,才是当前政策的主轴。
理清各类观点,必须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就是把供给政策与需求政策、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的一项重大举措。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发挥市场作用,使增长的稳定与转型的推进之间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关系。
但更重要的还是完善支持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为中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打基矗这就需要更关注中长期目标,重点改进供给面的决定因素,包括企业、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条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着力于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一方面从需求面提出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针对这一情况,自2012年开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就转向了稳增长。订单减少、成本压力加大,集中表现为企业利润水平下降。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市场需求水平,进而影响企业、产业的订单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其特点既与2003-2007年期间的防过热不同,也与2008年以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同。
汽车、住房市场降温不仅影响到汽车业、地产业,而且影响到重化工原材料、装备制造、能源、交通等多个产业,导致需求增速下降。近期围绕中国经济政策的取向,又出现了各种争议。
这是一个以转型升级主导的新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在促进信息消费方面,强调把握好市场导向、改革推进、需求引领、有序安全发展的原则,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1~9月累计同比增速为-1.8%,比2011年同期大幅回落28.8个百分点。特别是我国3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
但应通过努力,进入适度回升态势。力求使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成为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社会各方面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是一个大幅度的突变过程,还是一个可以逐步渐进的过程?有学者提出,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成功追赶型国家在高速增长期之后, 经济增长率下台阶时,都是大幅下降约30%—40%。所谓通过努力,主要是:一要抓改革,使微观搞活,激活企业的活力。第二种情况,有的国家则表现为相对平稳的渐进过程。
财政收入若大幅下降,则会使财政支持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扩大,都遇到困难。不同意见的讨论是正常的、有益的。
由当前各种经济指标的表现来看,本轮经济回升目前呈现出弱回升的特点。近来,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经济走势如何?国内外各界广为关注。
比如,先由高速(10%)降到中高速(8%—9%),再降到中速(7%—8%),再降到中低速(6%—7%),然后降到低速(5%以下)等,分阶段地进行。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